生理性別

簡介
        (生理)性別之決定是以性染色體為基準。男女有 22 對的體染色體(autosomes)是相同的,但第 23 對性染色體(sex chromosomes)則男女有別。在一般狀況下,男生由XY染色體組成,女生則是由XX染色體所組成。然而,也有少數因基因或激素異常而導致性別不明的特殊現象,這樣的人口比例約有 0.018%。有些在外型上有明顯的不同,但也有些變異非常隱密,在外觀上看不出來。
        性別分化是逐漸形成的。男女胚胎型態在六週前之外觀是相同的,第七週開始之後,因著 Y 染色體上的 SRY 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of Y-chromosome)與激素(又稱賀爾蒙)作用,胚胎才開始發展出不同的性器官。
        在青春期時,因激素作用使得男女生在身材及外型上有更顯著的差異,男生在體態上有較寬闊的肩膀、較大的肌肉量,而女生則有較矮小的身材、更寬的骨盆、乳房發達等。
        兩性在生理上有許多差異,包括:基因、染色體、細胞反應、大腦、內分泌等方面。另外,生殖系統發展上的不同,使得青少年時期男女罹患性病的風險也有顯著的差異,例如:女生的子宮頸約到 20 歲時才具 30至 40 層保護細胞,以致於女性淋病患者 19 歲以下就占了約 24%;相對地,男性患者 19 歲以下則僅占 7%。
        但也需注意,不應過度強調兩性間的差異,以免造成刻板印象,例如:基因排列上,男女的差異事實上僅約 1%至 2%;在身高差異上,同性別間的身高差異其實還比男女兩性間的平均差異更大。
        社會文化與生理性別發展也會交互影響。男女在生理上的差異,也影響著社會文化,而社會文化也影響著生理性別的發展。
        在生理性別發展上有特殊狀況的人,可能會在外觀上與一般人有所差異,例如:長得比較矮,或行為舉止與傳統的期待不同,這樣的孩子容易成為被排擠、被取笑、被霸凌的對象。對於每個不一樣的個體,我們應教導孩子從了解性別自然發展的現象來理解與接納與生俱來的自己,也學習尊重差異、珍惜生命的價值,以及看重每個人特有的天賦能力。

 --------------------

 第一章 生理性別 (目錄)

簡介

一、(生理)性別之定義
二、人類的性別發展
 (一)男女胚胎型態在最初期之外觀是相同的
 (二)胚胎在六週後的性別分化
 (三)青春期:激素(賀爾蒙)第二次的進場作用
三、兩性差異
 (一)基因、染色體、細胞反應
 (二)大腦
 (三)內分泌及第二性徵
 (四)其他:病徵及罹病機率
 (五)如何看待兩性差異?
四、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交叉作用
 (一)生理性別影響社會文化之性別差異
 (二)社會文化的性別化行為影響生理性別差異
五、特殊狀況
 (一)透納氏症(Turner syndrome)
 (二)柯林菲特氏症(Klinefelter syndrome)
 (三)雄性激素不敏感症(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AIS)
 (四)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
 (五)兼具卵巢睪丸變異〔ovotesticular DSD〕
六、DSD的醫療

#、延伸閱讀與教學資源
 
※、教學原則
※、真實案例
※、參考文獻